最近,芬兰总统斯图布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建议——取消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(五常)的一票否决权。这一提议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关注,也让联合国和五常成员国面临了新的挑战。
为什么芬兰会在这个时刻提出这么大胆的建议呢?各国,特别是五常,又是如何回应的呢?而中国又是如何巧妙应对,甚至让美国陷入两难境地?
从表面看,斯图布的提议似乎合情合理。他认为联合国的制度还停留在1945年的旧框架中,这显然不再符合当前的国际形势,尤其是一票否决权的存在,让一些大国能够轻松无视国际法与公正。这些言论看似充满理智,似乎想要打破陈旧的规则,推动国际秩序的改革。
但仔细分析后发现,这个提议其实有着明确的针对性。斯图布首先提到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处理方式,暗示俄罗斯在联合国利用一票否决权阻止了对乌克兰有利的决议。紧接着,他又批评了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,要求立即停火。大家都知道,过去一年里,美国曾多次在联合国使用否决权,阻挡了关于加沙的停火提案。因此,斯图布此番言论明显是在质疑俄罗斯和美国在这方面的行为。
展开剩余64%芬兰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倡导改革,但自从2023年加入北约后,其政治立场逐渐向西方倾斜。再加上芬兰的GDP仅为3000亿美元,国际话语权有限,突然提出这一提案似乎是在寻求更多的国际关注,借此提升其存在感。
面对这一提案,五常的反应各不相同。俄罗斯的态度最为直接,认为斯图布是在为了吸引眼球而提出不可能实现的建议。如果取消否决权,那么在俄乌冲突的当前局势下,俄罗斯将在联合国面临更大的压力,因此俄罗斯显然不愿意放弃这一权力。
而英法两国的回应则较为模糊。表面上,它们表示支持联合国改革,但实际立场却是希望“限制”而非“废除”一票否决权。毕竟,英法两国早已不复二战后那种强大影响力,联合国中依赖否决权的保护,若取消这一特权,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势必会大大削弱。
然而,正当五常在否决权问题上争论不休时,中国却巧妙地转移了话题,使美国陷入了被动局面。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联大裁军会议上提出了核安全问题,明确要求美国放弃全球导弹防御系统,撤出亚洲“堤丰”中导系统,停止“核共享”,并指出美英澳三国的核潜艇合作违反了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》,揭露了美国的双重标准。
美国的双标行为确实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不满。一方面,美国指责其他国家的核军备竞赛,另一方面却在全球部署军事系统,并与盟友共同开展核潜艇合作。中国此举实际上替其他国家发声,揭示了美国的虚伪做法,迫使美国陷入了困境。
此外,美国频繁使用一票否决权来保护以色列的行为,也开始让一些盟友感到不满。与此同时,美国计划在亚洲部署“堤丰”中导系统,但日本和韩国却明确表示反对,担心卷入军备竞赛。这使得美国在推进军事计划时遭遇了盟友的抵制,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。
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联合国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,然而要彻底废除一票否决权恐怕仍不现实,至少在短期内很难实现。与此同时,美国的困境也表明,未来的国际秩序若仍依赖军事霸权和双重标准,肯定是难以持续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胜宇配资-股配资平台-可靠配资网-配资在线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