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山西省支持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,从考古发掘、研究、文物保护利用、博物馆建设、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等20个方面,为文物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,助力山西从文物大省迈向文物强省。该《措施》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,有效期5年。
资金助力,深挖历史宝藏
山西是文物资源大省,地下文物埋藏丰富,考古工作对揭示历史、传承文化意义重大。《措施》在资金支持上不遗余力,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,用于省级重点工程基本建设考古发掘工作,为工程建设中的考古发掘提供坚实保障,确保地下文物安全与历史信息的完整获取。
为激励重大考古发现,入选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的项目,最高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万元,用于后续保护,让珍贵的考古成果得到妥善留存与研究。同时,加快万里茶道、关圣史迹等申遗步伐,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,最高给予3000万元补助,助力山西文化瑰宝走向世界舞台。
在重要遗址发掘与研究方面,支持陶寺、晋阳古城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,获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最高补助2000万元,推动考古研究与遗址公园建设,让公众能更直观感受历史的厚重。
展开剩余69%多管齐下,夯实文物保护根基
古建筑、彩塑壁画是山西的文化名片,《措施》实施“营造中国”山西计划,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,完成5 - 10个元代及元以前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和彩塑壁画保护项目,力争5年内排除安全隐患并形成科研成果。佛光寺、应县木塔等39处国宝级文物保护重大专项也在持续推进,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,守护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。
低级别文物保护同样受到重视,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国、省保资金用于低级别文物保护,督促市县落实责任,到2035年实现应修尽修。完成年度任务的市最高给予1000万元补助,激发各地保护积极性。文物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整治同步推进,争取国家资金,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,打造区域性网红景区,推动文旅融合。
培育文博新力量,激发行业新活力
博物馆是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窗口。《措施》加快建设富有山西特色的标志性专题博物馆,支持太原、大同、晋中、临汾、晋城打造“博物馆之城”。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、卓越博物馆的单位分别最高给予1000万元、500万元补助,新评定等级的博物馆也有相应展陈提升补助。
为提升展陈水平,支持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定期改陈布展,每年遴选5家实施全面改陈布展的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给予补助,支持原创展览,对获奖展览也有资金奖励。同时,对免费开放且绩效评估优秀的国有博物馆等单位最高给予300万元补助,鼓励场馆提升服务水平。
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被纳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范围,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,给予运行经费。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,支持文物数字化保护及创新示范项目,推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和数字博物馆建设,让文物以数字化形式走进大众生活。
人才强文,汇聚发展智慧源泉
人才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关键。《措施》加强与高校、科研院所联合,培养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军人才、青年英才等,支持文物全科人才培养,保障其在校费用。鼓励文博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,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,举办全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,遴选高技能领军人才。
人才引进方面,通过省校合作平台吸引文博专业人才来晋,对留(来)晋博士毕业生给予生活和科研补助。支持文物保护和考古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才,对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给予补助,广纳贤才,为文物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。
山西省支持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这20条措施,涵盖文物工作的方方面面,是山西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。未来,山西文物事业将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,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让三晋大地的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,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,为人民群众生活添彩 。全省各级各相关单位将协同合作,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,共同书写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发布于:山西省胜宇配资-股配资平台-可靠配资网-配资在线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