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中,最令人震惊的消息之一就是,许多印度人从“留学生”变成了俄罗斯军队的士兵。这一情形让人困惑不解:印度人怎么会去参军呢?其实,背后的原因很简单——钱。
在俄乌战争刚爆发时,印度的社交平台上就出现了类似“有人想去俄罗斯赚大钱吗?”的帖子。很多人起初都当作笑话,根本没放在心上。直到圣彼得堡大学的一些印度留学生被强制送上战场,大家才意识到这一切并非虚构,而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情,甚至很可能已经形成了一条“产业链”。
那么,这些人到底图什么呢?显而易见,他们追求的是高薪。比如,“后勤岗位”、“月薪十万卢比”、“包吃包住”等条件,对普通的印度家庭来说,这些信息充满了吸引力。在印度,十万卢比的月薪能够让一家人过上不错的生活,特别是在物资紧张的环境下,这笔收入显得尤为重要。
展开剩余81%当然,也有些人并不是单纯为了金钱。有的年轻人认为参军是一次充满冒险的经历,甚至对战争本身充满了好奇。一位回到印度的青年在接受采访时说,他从小就对战争充满迷恋,而且还特别喜欢俄罗斯。最终,他凑齐了路费,义无反顾地去了俄罗斯,成了一名俄罗斯士兵。他的话虽然听起来荒唐,但却反映了一个现实:对于一些印度年轻人来说,参军并不是出于爱国情怀,而是一次异国打工的机会。
实际上,印度的失业率本就很高,加上疫情期间大部分的招聘活动暂停,许多年轻人无处可去。此时,劳务中介便趁机进入市场,他们通过高薪诱惑吸引了大量寻求工作的人。这些中介的传统业务通常是帮助人们到中东或东南亚打工,但看到俄乌冲突成为新的“就业市场”,他们迅速转行,开始“猎取”那些愿意参战的年轻人。
这些中介在印度的目标群体大多是教育水平较低、刚满18岁的年轻人。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信息获取途径,容易被误导,签下英文合同。在收取了中介费之后,这些人被送到俄罗斯,抵达后护照被统一收走,所谓的“安全保管”后,他们就被安排到俄军的非战斗岗位。然而,很快,他们就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在做后勤工作,而是被直接送到了战场。大多数印度士兵甚至连俄语都不会,只能依赖军官的手势来完成任务。
与此同时,非法劳务中介的背后有一个成熟的灰色供应链。俄罗斯各地都有招聘站,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,服务流程相当完善。中介们承诺的薪资通常从四万卢比到十万卢比不等,听起来颇具吸引力,但一旦这些印度人上岗后,承诺就会变得虚无,大部分人只能得到少量的生活费。
印度政府对此非常关注,多次警告民众避免参与类似的招募活动,并逮捕了一些非法中介。然而,由于这一行业运作隐蔽,效果始终不显著。根据报道,至少有126名印度人加入了俄罗斯军队,其中十几人已经阵亡。在被遣返回国后,这些人普遍讲述了类似的遭遇:他们被安置在陌生城市,手机被没收,要求他们签订俄语合同。没有选择的情况下,他们只能被迫执行任务,甚至没有任何求救的机会。
即便如此,一些中介仍然不断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新的招募广告,继续欺骗那些对战争和俄乌冲突不了解的年轻人。他们承诺“非战斗岗位”以及“服役一年后可申请俄罗斯公民身份”,这种种诱惑持续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。然而,这些人最终往往会发现,所谓的“后勤岗位”只是让他们在危险的环境下清理战场废墟。
2024年春季,印度警方通报破获了多起把年轻人骗到俄罗斯的案件。涉及的人员包括网红、旅行社老板、劳务公司经理等,他们通过疫情后失业的年轻人做中介,利用战争这一灰色地带获取利益。甚至有些人曾在过去带着印度教徒去中东做工时,试图进行“宗教转化”,现在则换成了通过“就业与身份”的双重诱惑来获取利益。
印度政府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。虽然他们不断努力寻找并遣返回国的人员,但如果不能彻底根除非法劳务输出的漏洞,就无法完全阻止这些中介的继续运作。社交平台上关于“留学生转为士兵”的广告依旧层出不穷,政府所做的努力也只是治标不治本。
总的来说,印度人加入俄军一事背后暴露的是非法中介问题。他们通过利用印度国内的就业结构问题和信息不对称,利用年轻人的迫切需求来获取利益。只要印度没有解决就业问题,跨国中介在灰色地带依然能生存,类似的事情就会不断发生。对于普通的印度家庭来说,远赴俄罗斯参军并非是英雄行为,而是出于生存压力。最终,当他们发现一切与承诺大相径庭时,想要脱身已经难如登天。
发布于:天津市胜宇配资-股配资平台-可靠配资网-配资在线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